头部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统计信息 > 统计分析

连州调查队:红色资源“唤醒”中 开发利用需统筹


来源:本网 发布时间:2021-07-30 16:29:01 字体大小: 浏览次数:-

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:“红色资源,是共和国的生命之源,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力量之源。”“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,讲好红色故事,搞好红色教育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”为充分了解连州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,连州调查队于5月中下旬,通过走访市文旅局、市委党史研究室、市博物馆,大路边镇、三水乡、东陂镇、西岸镇等镇(乡)人民政府及其颇具代表性的纪念馆、纪念碑和红色村,开展专题调研。调研结果显示,连州红色资源处于逐步开发利用阶段,尚有多处未“唤醒”,需持续加大开发利用力度,统筹兼顾开发与保护,让红色资源在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,取得更大经济效益,推动可持续发展。

  一、连州红色资源丰富,“唤醒”工作进行中

  连州革命历史悠久,红色资源丰富。从大革命时期、土地革命时期,到红军长征、抗日战争时期、解放战争时期,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址。作为深化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,红色教育资源对于展现红色传统、时代风貌,增进人民的爱国情怀、培育人民的高尚情操、铸就人民的精神信仰具有重要作用。

  据连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反映,2019年革命遗迹大普查显示,连州现存革命遗址101处,其中红色革命遗址72处。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15处,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人物活动地31处,革命领导人故居、旧居8处,烈士墓7处,纪念设施11处。目前,全市已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连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工作,通过向上级申请和自筹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保护开发利用红色资源。以冯达飞故居和纪念馆为例,自开工建设以来,各级财政及民间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纪念馆建设、修缮。目前,冯达飞故居、纪念馆已成为连州红色教育一张响亮名片。2020年,累计接待参观游客6330人次。2021年1月至5月中旬闭馆重新布展前,已接待4691人次。而投入500万元打造的清远首个省级“红色村”的三水乡新八村,则通过深入保护挖掘当地丰富红色革命资源,结合瑶族民族特色和优渥的生态环境,着力打造成为“红色文化”基地,有力提升了当地旅游知名度,每年吸引超过1万人次群众参观游览。

  二、保护难,开发利用面临现实困境

  (一)开发保护、提质增效面临诸多难点

  1.未开发的,零星分布,难以有效保护。据2019年革命遗迹大普查结果,连州红色遗迹分布在全市除西岸镇外的11个乡镇。分布零散的特点导致有效保护较为困难,保护等级、利用力度尚待提升。在连州现存101处革命遗址中,仅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;保存较好的只有13处,部分红色遗址则年久失修,34处红色遗址更是无处可寻。如大路边镇反映,该镇几处红军墓地因年代久远,加之革命战争年代时局动荡,具体坐落何处已无法确切考证。位于市二中校园内的惠爱医院旧址也因年代久远、保护力度不足,原有的10多处老屋已拆旧建新,历史遗迹仅存一座。 

  2.正在开发的,后续资金统筹难。部分正在开发的红色资源,面临后续资金统筹难等问题。如今年投入近100余万元重新修缮布展的惠爱医院旧址,现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,开放在即。因旧址位于校园内,如何兼顾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和保障群众参观需求,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。目前施工方计划打通校外直接入馆通道,并新建值班室,以提升参观游览体验,但相关配套建设资金尚未落实。后期管理人员、讲解人员等人员配置所需资金,也需加大统筹落实力度。

  而省内突如其来的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也给工程带来一定负面影响。据市文旅局反映,惠爱医院修缮布展工程承建方来自广州,因近期广州疫情影响,人员离穗管控力度加大,造成工期延误。

  3.已开发的,提质增效难度更大。部分已开发的红色教育资源,则受限于资金投入有限等因素,提质增效面临较大困难。如三水乡新八村为提升红色教育质量,计划招聘专业讲解人员、管理人员,相应工资支出、日常维修等费用,预计每年达10万元,需要政府追加资金投入。东陂镇则反映,目前冯达飞纪念馆基本以图片展为主,虽然有较为专业讲解人员,但限于展览实物匮乏,红色教育成效较低。

  (二)保护开发水平有待提升

  1.保护等级不高。目前连州红色资源中,仅有冯达飞故居、惠爱医院旧址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无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保护等级不高,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不高,辐射范围有限。

  2.配套设施不健全。如大路边镇反映,该镇革命烈士纪念碑除纪念碑本身外,无相应配套教育展览设施,2020年大规模修缮也仅是拓宽了台阶并重新铺上地砖。冯达飞故居管理人员反映,故居位于东陂镇老镇区,附近停车不便,进出通道狭窄,加之引导信息不够完善,若无人带路,可能“误入歧途”。而位于连州西北山区的三水乡新八村,距连州城区63公里,距三水乡51公里,其中约有10公里蜿蜒山路,不少路段因缺少及时维护,落石、树干时常横亘于道,导致行车不便。

  3.红色教育内涵不丰富。调研结果显示,目前连州红色基地多数无专业讲解人员,更无专门教研团队,红色教育质量及文化内涵有待提升。如三水乡新八村反映,该村红色展览馆无专业讲解人员,参观团队如需讲解服务,只能由村干部抽空“顶上”。大路边镇反映,在该镇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红色教育主要停留在瞻仰、默哀、献花圈、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,缺少专门场所、专业人员深入开展红色教育。

  (三)日常管理维护欠缺

  受限于资金投入、人员配置等原因,多数红色教育资源日常运营维护“缺钱少人”。如大路边镇工作人员反映,该镇革命烈士纪念碑日常保洁依赖镇政府工作人员志愿服务。三水乡新八村反映,村内革命烈士故居、红色展馆因无力配备专人管理,由村干部自发担任义务管理员、讲解员,有时因工作繁忙难以兼顾,一些服务还需村干部“自掏腰包”,长此以往恐将难以为继。

  (四)自身维系能力较弱

  红色教育场所为突出其公益性和社会效益,普遍不收取参观游览费用,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,也导致自身维系能力较弱。以冯达飞纪念馆为例,尽管该馆每年能获得省免费开放资金10万元,但主要用于支付2名工作人员的工资、水电、日常维管等。其中水电、维管等年支出5万元,剩余均用于支付工作人员工资,扣除“五险一金”后,每人每月到手工资仅1000余元,难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拓展服务范围。

  冯达飞故居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有专项资金拨付,而对于更多红色教育场所,则主要依靠政府或当地村“两委”扶持。部分红色教育基地因有较高人气,对周边产业有一定带动促进作用,但其经济效益基本难以覆盖日常运行支出。以三水乡新八村为例,该村为省级“红色村”,每年吸引超过1万人次参观游览。虽然民宿以向村旅游公司分红形式,每年为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,但同红色资源日常运营维护需求相比、同村集体村民增收需求相比,仍显杯水车薪。新八村反映,为防止红色展览馆展品、资料受潮受损,需常年开空调调节温湿度,仅电费一项支出就近1万元,2020年全年累计投入运行维修资金4万元,占当年村集体收入近20%。

  三、对策建议

  (一)充分保护、有序开发,统筹兼顾、保护为先。

  加强《英雄烈士保护法》、《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条例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力度,引导群众参与到红色资源、革命遗址的保护中来,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红色资源保护良好氛围。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及民间资本广泛参与保护、积极投入保护。严守生态红线,统筹红色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。加强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,做强红色教育网络平台和数据库,让红色资源得到永久保存。

  (二)加大宣传推介力度

  新旧媒体并用,加大宣传报道力度,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,全方位、多形式、多角度展示连州红色教育资源良好形象,提高公众知悉度和社会知名度。引导全社会充分认清红色资源的重要社会价值、历史价值、教育价值,自觉树牢红色资源保护责任感和紧迫性。

  (三)提高统筹建设能力

  1.依托现有知名景点,将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为热门旅游线路重要节点,提高红色教育基地市场辐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。如东陂镇计划依靠5A级景区——连州地下河的知名度,加大同相关运行公司合作力度,将部分游客引流至冯达飞故居及纪念馆参观游览,提高红色教育基地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  2.统筹乡村振兴、美丽乡村建设、镇区改造升级等工程,立足当地历史遗迹、古民居、传统民俗,打造游览体验综合体。将红色教育基地作为核心景点之一,深入挖掘、深度融合当地已有旅游资源,依靠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人、留住人,打造整体旅游区,做大做强红色教育资源“名片”。如东陂镇规划以冯达飞故居及纪念馆为拳头产品,围绕古镇景观提升、周边古村落旅游,打造镇区全域旅游,吸引游客参观游览红色教育基地。西岸镇石兰村充分挖掘当地“岳家军”遗迹,于2021年4月份建成的“石兰村爱国主义教育展馆”,集历史题材展览、爱国主义教育、红色教育、党员议事等功能于一体,结合颇具岭南特色的石兰古寨,为游客提供红色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、古村落观光等多位一体的游览体验。大路边镇计划依托境内“秦汉古道”遗迹,结合当地较为丰富的红色资源,打造红色教育研学专线。三水乡新八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红色资源,同少数民族风情、秀美自然环境相结合,打造省级“红色村”,发展特色生态农业、休闲体验、旅游度假产业,提高村集体、村民经济收益。

  3.打造研学线路、研学基地。目前连州101处革命遗址中,仅有市级爱国主义基地3处,未定98处,存在等级较低、分布较散问题。为此,需串联众多分散红色教育资源,做强知名度较高、教学意义较大、开发较为成熟的现有红色教育基地;开发具有较强教学意义和利用价值的红色革命遗址。着力提升红色教育能力水平,打造红色教育、研学重点基地和精品线路。将红色教育线路、教育基地纳入市委党校、市中小学实地开展体验教学重要内容,开展面向新招录公务员、基层党员干部、中小学生的红色教育,扩大红色教育覆盖面,提升红色教育成效。

  (四)提升红色教育质量内涵

  1.打造一批主题突出、内涵丰富、形式新颖,更具吸引力、品牌特色的红色教育精品。拓宽红色教育渠道,综合运用线下展览、线上教学等方式,探索推动红色教育资源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企业。

  2.继续加大投入力度。持续加大对革命纪念设施、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力度,巩固提升红色教育基地“硬实力”。注重强化红色教育基地“软实力”,打造业务水平精湛的讲解队伍,加大讲解、授课队伍专业化建设投入力度,注重讲授式、研讨式、互动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,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体验感。

  3.探索同大型博物馆在馆藏资源研究、陈列展览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,提高红色教育内涵深度。对符合条件的红色教育资源,积极申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争取获得更大支持力度。


footer底部